關(guān)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(fā)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(wǎng)。 歡迎投稿:郵箱724922822@qq.com 客服電話:025-86163400 18061633398

《史記》中為何有文字是倒著印的

2025-07-01 12:20 來源: 搜狐 編輯:玖柒六 瀏覽量:0
 

《史記》是金圣嘆評點的六大奇書之一,不過金氏認為“奇”主要是指文辭精妙。其實在形式上,《史記》也有一個比較奇特的地方,那就是“倒書”。

細讀過《史記》的人,大概都會注意到,《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》(以下簡稱“《將相表》”)中有些文字是倒著印的。類似這樣倒著印的文字,《將相表》中出現(xiàn)了將近70條。這是怎么回事,難道是買到錯版書了?相信很多讀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。

首先,可以肯定的是,這不是印刷錯誤。因為目前所見的《史記》版本,無一例外都是如此。至于為什么要倒著寫,著實是一個有趣卻又難解的謎。

什么是倒書

《將相表》分“年代”“大事記”“相位”“將位”“御史大夫位”五欄,記載國家大事及人事上的變動。倒書是指“大事記”“相位”“將位”三欄中個別文字與其他文字書寫方向相反,有些學者也稱之為“倒文”。對于這種現(xiàn)象,自漢至明,未見有學者論及,直至清康熙時汪越首先提出來討論。

汪越在《讀史記十表》中說:“《大事記》附表丞相薨、卒、免及自殺者何?重相也……不于《相位》書,而表于《大事記》,正以見相之重也?!庇终f:“然則太尉置、罷,表于相位而倒置,御史大夫死、抵罪、自殺,表于將位而倒置,何也?恐此或便觀覽,未必有深義也?!焙唵蔚卣f,汪越認為“大事記”欄中寫丞相薨、卒、免等內(nèi)容,是表示對丞相的尊重,而倒書是為了與皇帝、太后、諸王等主上的崩、薨有所區(qū)別。而“相位”“將位”兩欄的倒書,他則認為就是方便閱讀,沒有特殊含義。

在汪越之后,眾多學者如陳直、施之勉、李解民、張大可、周一平等人都就倒書問題發(fā)表了各自觀點,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兩派:一派認為倒書有特別的用意,一派認為沒有微言大義。為了解開讀者們心中的疑惑,中華書局曾在《人民日報》上發(fā)表文章,介紹了三種觀點:第一種是“凡是將相死、罷免等,在大事記中改換字的寫法,即將字倒過來寫”;第二種是“前一欄倒寫的文字是下一欄的注釋或幫助文字”;第三種是“倒文很有可能原來是寫在簡背面的,后人不明其義,轉(zhuǎn)抄時就將簡背文字用倒文的形式來表示了”。

我們認為這幾種觀點中,第二種應該是最合理的解釋。凡是認為倒書有微言大義的觀點,都面臨一個問題,那就是倒書的內(nèi)容不僅涉及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的死或者罷免,還包括其他內(nèi)容。如“置太尉官”“罷太尉官”記的是官職的置罷,“青翟為太子太傅”講的是官員的改任,“五月甲申,賢老,賜金百斤”說的是大臣致仕。這些內(nèi)容都談不上有什么微言大義在里面。若要弄清楚倒書出現(xiàn)的原因,還是要從倒書的具體內(nèi)容入手。

出土簡牘中所見之倒書

首先,要說明一點:上一欄倒書的內(nèi)容,從本質(zhì)上講是屬于下一欄的,這是大家都認可的。認為有微言大義的學者們,認為上提一欄是表示對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這些大臣的重視。而事實上,倒書應該是古人書寫時一種處理文句之間關(guān)系的方法。《史記》成書于西漢,最初應是寫在竹簡上的,所以出土的簡牘中的倒書可以作為很好的參考。

1993年6月,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(qū)關(guān)沮鄉(xiāng)清河村周家臺三〇號秦墓出土了一批簡牘,其中被整理者命名為《歷譜》的一批簡中,第49號簡出現(xiàn)了倒書(李解民《〈史記〉倒文之謎》一文中已首先指出)。其文字如下:

丁亥 道長宿丁亥史除不坐椽曹從公 乙酉 甲申 癸未 癸未

其中“道長宿”三字就是倒書?!啊揲L道’倒書在‘丁亥’日之上,表示此三字當屬于正月丁亥日這一欄。”很明顯,這枚簡中出現(xiàn)倒書是因為書寫空間不夠,倒著書寫是為了表示文字歸屬。這一種倒書我們可以稱之為“被動倒書”。

2002年,湖南湘西龍山縣里耶古城出土大批秦代簡牘,其中編號為七六五的一枚,正面文字如下(從右至左):

卅四年九月癸亥犴癸酉三

卅四年八月丁未犴

蔓柏丞 延卅四年八月丙申下 七六五正

木牘正面“蔓柏丞延卅四年八月丙申下”為倒書。按照時間順序,八月丙申日之事應在八月丁未之前,而書寫者倒書于牘之左下,我們推測,倒書的文字應該為后來補記。這一種倒書我們可以稱之為“主動倒書”。

《將相表》中的倒書應該屬于“主動倒書”,因為有些倒書的下一欄根本就沒有書寫文字,所以不存在書寫空間不足的問題。倒書只是告訴讀者,這是屬于下面一欄的內(nèi)容。倒書的目的是區(qū)別于正書,表示不是同一時間書寫,或者不是同一人書寫,或者是表示所書內(nèi)容不屬于一類。

《將相表》中的倒書

《將相表》中的倒書共69條,可分為記大臣與記官職兩大類。其中記大臣死亡的有38條,包括死、薨、卒、自殺、斬、腰斬、自刺殺七種情況;記大臣去職的有23條,包括抵罪、免、罷、老、奪印、改任六種情況。記官職的內(nèi)容包括:罷太尉官4條,置太尉官3條,置司徒官1條。上述倒書內(nèi)容,多數(shù)與正書內(nèi)容密切相關(guān)。表中的正書所記,多為大臣任、遷、徙,另記大臣任職期間重要事件。仔細研究表中的倒書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凡倒書者,大多數(shù)有與之對應的文字,且倒書之事在前(個別為同時),與之對應之事在后(個別為同時),或在同一年,或在次年,或后幾年。在同一年對應者,倒書原應所屬之欄(即下欄)有字,不在同一年對應者,下欄無字。下面舉幾個例子予以說明:

高皇帝四年“將位”欄倒書:“周苛守滎陽,死。” “御史大夫位”欄正書:“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。”

高皇帝五年“相位”欄倒書:“罷太尉官。”“將位”欄正書:“后九月,綰為燕王?!?/p>

孝惠二年“大事記”欄倒書:“七月辛未,何薨?!?“相位”欄正書:“七月癸巳,齊相平陽侯曹參為相國。”

以上三條為同年對應之例。周苛死在周昌為御史大夫之前;“罷太尉官”與“綰為燕王”可以認為一前一后,也可以認為是同時發(fā)生;“七月辛未”在“七月癸巳”前20余日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倒書之文皆可以視為與之對應的正書文字的“背景材料”,或者說是“補充說明”。周昌為御史大夫,是因為周苛戰(zhàn)死;“綰為燕王”,同時“罷太尉官”;蕭何薨,故而曹參繼之。

孝惠五年“大事記”欄倒書:“八月乙丑,參卒。”

孝惠六年“相位”欄正書:“十月己巳,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。曲逆侯陳平為左丞相?!?/p>

征和元年“大事記”欄倒書:“冬,賀坐為蠱死。”

征和二年“相位”欄正書:“三月丁巳,涿郡太守劉屈氂為丞相,封彭城侯?!?/p>

以上二例是相對應的倒書、正書不在同一年之例。但所記之事相差也不過幾個月,聯(lián)系十分密切,因為事情沒有發(fā)生在同一年,所以不能上下欄呼應。征和元年的倒書大概已經(jīng)不是司馬遷的原文,但體例一仍其舊。

從倒書的內(nèi)容看,無論其在“大事記”“相位”“將位”中的哪一欄,都是記載大臣的結(jié)局,性質(zhì)一樣,不應該區(qū)別對待??偨Y(jié)說來,就是:正書言其始,倒書言其終,而其間的紐帶是職官的更替。正書是經(jīng),見其更替;倒書是緯,補其不足。

《將相表》記事至鴻嘉元年,顯然不可能是司馬遷原作,到底是全部還是部分為后人續(xù)補,目前尚無定論。至于《將相表》中倒書的作者,可能是司馬遷和后來的續(xù)補之人,也可能只是后來續(xù)補之人;倒書的書寫時間,有可能是與正書一起完成,也可能在正書寫定之后。這兩個問題目前還無法解答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嘗試著去破解。(王志勇)
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sohu.com/a/907869678_562249?scm=10001.396_13-100000-0_922.0-0.0.a2_5X162X1680&spm=smpc.channel_217.block3_77_O0F7zf_1_fd.12.1751343575652CxTjknw_398
江蘇蘇訊網(wǎng)客服:025-86163400
【責任編輯:陸超】

江蘇蘇訊網(wǎng)版權(quán)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(quán)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本網(wǎng)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(lián)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

圖片新聞
熱點資訊
熱點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