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:學生因貧失學、輟學已成為歷史
學生因貧失學、輟學已成為歷史
教育部30日召開新聞發(fā)布會,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生資助事業(yè)改革發(fā)展成效。會上,教育部財務司透露,全國范圍內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(xiàn)動態(tài)清零,因貧失學、輟學已成為歷史。
據介紹,黨的十八大以來,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,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,督促指導地方各級政府和學校著力建設高質量學生資助體系,堅持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,確保“不讓一個學生因 家庭 經濟困難而失學”。
十年砥礪奮進,學生資助工作做出重要貢獻。
一是為促進教育公平發(fā)揮了關鍵作用。學生資助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基礎性工作。我國學生資助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,使教育公平這一崇高理念落地生根,成為實實在在的社會現(xiàn)實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再因學費問題而失學,充分享有了公平的教育機會。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再為生活費用發(fā)愁,不再因經濟問題而輟學,可以踏踏實實地安心學習。從資助面看,民族地區(qū)、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(qū)、原“三區(qū)三州”學生資助比例分別為46%、43%、82%,遠遠高于全國26%的平均資助比例。全國范圍內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(xiàn)動態(tài)清零,因貧失學、輟學已成為歷史。
二是為教育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。學生資助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,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陣地。十年來,學生資助堅持將建檔立卡家庭學生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、特困供養(yǎng)學生、孤兒、殘疾學生等特殊困難群體作為重點保障對象,結合實際給予較高檔次資助,加快了這些家庭擺脫貧困的步伐。學生資助政策減輕了脫貧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家庭的經濟負擔,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(yè)、實現(xiàn)高質量就業(yè),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奠定了良好基礎。2020年,共資助建檔立卡學生1472萬人,資助金額344億元。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,2021年,繼續(xù)資助脫貧家庭和脫貧不穩(wěn)定家庭學生1400多萬人,資助低保家庭學生700多萬人、特困救助供養(yǎng)家庭學生10余萬人、孤兒學生20余萬人、殘疾學生100多萬人,年資助金額572億元。
三是為提升人力資源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學生資助不僅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安心學習,還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,增強了身體素質。比如,國家實施的營養(yǎng)改善計劃,覆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12.38萬所,受益學生達3.5億人次。根據中國疾控中心2021年監(jiān)測數據,營養(yǎng)改善計劃實施地區(qū)男、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別增長4.2cm和4.1cm,高于全國農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;中西部農村學生的生長遲緩率為2.5%,比2012年下降了5.5個百分點。通過學生資助政策的引導,明顯增強了中職教育以及農、林、地、礦、油等艱苦專業(yè)和師范專業(yè)的吸引力;數十萬名受助師范生投身農村基礎教育,明顯改善了農村教師隊伍的素質;66萬名受助高校畢業(yè)生扎根基層就業(yè),明顯優(yōu)化了基層干部隊伍和專業(yè)人才結構;143萬受助大學生應征入伍報效國家,為我國實現(xiàn)強軍目標輸送了一大批優(yōu)質兵員。今年年初成功舉辦的冬奧會,參加志愿服務的高校學生中有91%是受獎助學生。
四是為我國教育事業(yè)贏得了國內外贊譽。十年來,學生資助秉持為民初心,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及時送到困難群眾手中,成為人民群眾共享教育改革發(fā)展成果最直接、最溫暖的體現(xiàn)。在新冠疫情期間和洪澇等自然災害發(fā)生期,各地各校開啟“綠色通道”,幫助受疫情災情影響的學生渡過難關,免除貸款學生2022年內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利息,惠及400多萬高校畢業(yè)生。營養(yǎng)改善計劃等資助項目的實施,更為我們贏得了國際聲譽。世界糧食計劃署對169個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,我國是全球少數同時在中學、小學階段提供營養(yǎng)餐的國家,學校供餐規(guī)模位居前列。世界銀行、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認為“在世界范圍內,中國農村學生營養(yǎng)改善計劃是一項了不起的計劃”。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(lián)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