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(fā)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。 歡迎投稿:郵箱724922822@qq.com 客服電話:025-86163400 18061633398

學黨史、惠農村,走好鄉(xiāng)村振興的新長征路

2021-04-25 15:11 來源: 編輯:供稿 瀏覽量:0

老劉是三臺縣新生鎮(zhèn)桂林村的貧困戶,今年65歲,以前的他,十天半月見不到油水,整天愁云滿面,2015年成功脫貧后,一家人在幫扶責任人鎮(zhèn)長馮勇的幫助下還養(yǎng)了些豬、牛改善生活,總算臉上有了笑容。但街坊鄰居發(fā)現,最近老劉不知為何又開始愁眉緊鎖。原來,如何科學合理的擴大養(yǎng)殖規(guī)模,帶領一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,成了讓現在的老劉最犯愁的事兒。

唐海是桂林村去年5月新選上來的村書記,現今早就跑熟了村上的每戶人家,聽問老劉的愁心事,想起最近鄰村要搞的那個培訓會,趕緊帶他跑到鎮(zhèn)上畜牧站咨詢情況。

“要說這個培訓會,可真不錯。”新生畜牧站站長徐剛豎起了大拇指:“這個培訓會是強娃子辦的,他生在個殷實人家,長大掙錢以后就想著怎么回饋老百姓,前些日子大火的那個龍頭企業(yè)德瑞天成3000頭種豬養(yǎng)殖場就是他開的,這不,最近又準備搞個畜禽養(yǎng)殖方法培訓會,帶著農民掙錢么,還邀請我們去給大家伙兒講講政策、聊聊方法,這是好事兒,我們必須支持”。

聽了這話,老劉心里滿是期待,隔天一大早,就提前來到鎮(zhèn)上德瑞天成會議室做聽課準備,本準備著聽一上午看看有沒有用,結果這一聽就是一天,帶來的小本子記得滿滿當當,對于未來的發(fā)展思路一下心里就有了底,許久不見的爽朗笑容又在質樸的臉上蕩漾開來。

“強娃子”,也就是這次培訓會的召集人曾強,在談及這件事時臉上滿是青年人特有的憨厚笑容,“其實我們也沒想的多高大上,但是我是土生土長的新生人,在這上學在這成長,掙了錢理所應當要回饋這兒的老百姓,現在政府這么大力度幫老百姓過上好日子,我尋思我也必須得實實在在干點什么。”

據了解,曾強名下的綿陽市德瑞天成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全資建成的現代標準化母豬養(yǎng)殖場,現已存欄母豬3000頭,年出欄仔豬90000頭左右,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。妥善解決了周邊100余名村民的就業(yè)問題,預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/年,增加農民收入戶均2000元/年。真正實現了“做給農民看,帶著農民干,幫著農民銷,實現農民賺”的惠農目標。

“我們學黨史,是為了從黨史中汲取新時代繼續(xù)走好新長征路的奮進力量,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、植根人民、服務人民,不忘來時路、立足當下、著眼未來。”新生鎮(zhèn)黨委委員馮俊英感觸很深:“我們欣喜于見到更多像曾強一樣的青年企業(yè)家、實干家和我們一起走好這條鄉(xiāng)村振興的新長征路,造福鄉(xiāng)梓、回饋社會,有著全社會的共同參與,我們才算真正學到了真諦,用到了實處。”

回家后的老劉,已經按照學到的先進養(yǎng)殖經驗,開始了全方位的家庭產業(yè)提檔升級,預計年底將實現10頭豬、牛的養(yǎng)殖規(guī)模。老劉,是新生鎮(zhèn)闊步走在鄉(xiāng)村振興新長征路上的一個奮進縮影,未來,還會有更多和他一樣的新生人走上自立自強的振興路。學思踐悟、學史力行,新生人一直在路上!(作者:李嘉玥)

江蘇蘇訊網客服:025-86163400
【責任編輯:陸超】
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