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化“正”家風 筑好家庭廉潔防線
強化“正”家風 筑好家庭廉潔防線
家,是修身立德、安身立命的起點。
“國有國法,家有家規(guī)”。誠然,在人情社會的情感交織中,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親屬難免會被作為“關心”的對象,但是,關心不是無原則的“關照”,關愛不是無邊界的“溺愛”,在小細節(jié)小問題上不嚴格,就會在重要問題上進行動搖,這是漸進的過程。
黨中央一直把黨員干部家風問題擺在引導整治的突出位置,《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》中就明確提出了黨員要“廉潔齊家,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”,新修訂的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》規(guī)定了黨員領導干部不重視家風建設,對配偶、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的處分措施……這些制度性文件無疑表明了黨中央“懲前毖后,治病救人”的態(tài)度方針,作為黨員干部需要認真反思,自覺擺正自己與親情、家風、黨風、政風、民風的關系。
《孟子》有言:“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”。自古以來,就有許多成語與家風有關,例如尊老愛幼、父慈子孝、孔融讓梨等等,關于歷代家風的論述,散發(fā)著思想的光芒,好的家風代代傳承,其核心就是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和傳統(tǒng)美德。
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,許多領導干部言傳身教,譜寫了家風好故事:周恩來嚴教家屬,定下“十條家規(guī)”,嚴禁親屬搞特殊化;李先念不許子女經商;楊善洲教育子女“別人的東西,即使一分錢也不能要”……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從黨性原則和維護黨的形象出發(fā),傳承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家風文化和老一輩革命家的家風傳統(tǒng),不僅要自身恪守黨規(guī)黨紀,做清正廉潔的楷模,而且還定規(guī)立矩,嚴格要求身邊人。
良好家風是中華文明的璀璨明珠,也是干部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重要底氣。因此,當前黨員干部要以黨史教育為契機,深入學習先輩的優(yōu)秀品質,強化“正”家風的意識,只有做到言傳身教,內修德、外修品,才能構筑好家庭的廉潔防線,這不僅有利于成就幸福美滿家庭,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,形成濃厚的崇廉尚潔的社會氛圍。(紀娜)
江蘇蘇訊網(wǎng)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本網(wǎng)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(lián)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